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能源結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綠色金融等一系列措施,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色”鋪就發展底色
7月4日,丹江口水庫江口段,偌大的湖面如同一面鏡子,掩映在蒙蒙細霧中。一大早,丹江口市涼水河鎮江口村護水員羅天志就和同事乘著電動小船,沿著水庫岸線巡查。
羅天志站在船頭,時不時用手中的網兜打撈起水中的枯樹枝等漂浮物?!暗そ趲靺^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可以直接飲用,味道甘甜??吹江h境這么好,就覺得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绷_天志感慨道。
今年50歲的羅天志曾是一名漁民,擁有100多個養殖網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后,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他和全市3000多名漁民一道,按照統一部署,拆除網箱、退捕上岸。此后,他被村里聘為專職護水員。
“上岸之后,我種植了20畝柑橘樹,一年純收入5萬多元,加上擔任護水員,每月還有1000元工資。守著好山好水好風光,日子過得甜蜜蜜?!绷_天志笑著說。
我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秦巴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區。近年來,全市上下始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把守好‘中華大水井’作為首要任務——
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體系,明確各級河長共2811名,河長巡河實現常態化;大力實施截污、清污、減污、控污、治污、管污等六大工程,建設生態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網1600多公里,關停并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560家;強力推進漢江“十年禁捕”,清理網箱18.2萬只,1500艘有證漁船全部上岸拆解,6400多艘三無船舶全部分類處置,1578個村莊完成環境綜合整治……十堰生態環境質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林長制工作實現常態化,成為全省唯一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表彰的市。
“好生態”,直接受益的是百姓。近兩年,一批綠色產業崛起——農夫山泉、華彬、潤京等礦泉水企業入駐十堰,做起大自然的“搬運工”;房縣洑汁黃酒形成20億元規模的產業;全市農村建起綠色特產基地600萬畝,鄉村振興動力強勁。
“低碳”引領產業轉型
6月24日,全省最大的民營新能源重卡企業——湖北天道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200輛新能源商用車發往鄭州、天津,標志著鄖西縣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量產階段。據悉,該公司是鄖西縣新能源汽車產業百億集群核心板塊,滿產后年可生產5萬輛新能源汽車。
7月5日,十堰新能源零碳產業園內,企業廠房主體基本完工,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工程正在抓緊收尾。該產業園規劃面積3000畝,計劃總投資380億元。目前,一期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已引進中程產研院、遠景動力電池、道達爾能源等知名企業以及源源極耳、螞蟻電子等7家電池配套企業入駐。園區全部建成后,有望吸納超過100家電池產業鏈和氫能產業鏈企業入駐。
走在十堰,就像徜徉在節能減排的“樣板間”,一臺臺設備、一條條生產線,展示了先進的能源技術,呈現出未來低碳發展的新模式——
在張灣區工業新區生物產業園,十堰國奧生物科技公司廠房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年發電收益約70萬元,年可節約標準煤490噸、減排二氧化碳1300噸;在鄖西縣河夾鎮來家河村,占地3100余畝、裝機總容量10萬千瓦、全省最大的光伏電站并網至今已累計發電2.6億千瓦時,周邊村民盡享“陽光福利”;在十堰亨運駕校,231輛教練車全部為新能源汽車,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供應全校用電,新建的雨水回用設施,用于植物澆灌、道路清洗……
近兩年,我市加快構建“一主三大五新”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推動綠色轉型發展。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1萬輛,產值突破100億元;今年1至5月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5萬輛,同比增長1191.3%;累計發展規上新材料企業48家,引進總投資45億元的東風小康電動車、總投資480億元的遠景科技新能源產業鏈、總投資240億元的正威新能源智造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
與此同時,我市大力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能源結構優化。全市電力總裝機466.51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393.26萬千瓦,占比達84.3%。儲備新能源項目80個,總裝機規模1155萬千瓦。黃龍灘、天池嶺、潘口、官山、陡嶺子、吳山溝等6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謀劃推進中。
我市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價值測算與評價,建立資源生態有償使用機制、生態補償機制、市場化機制;創新推出“碳匯貸”金融產品,設立綠色金融風險補償金,實現生態資產價值化、市場化、金融化。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當前,全市上下正完整準確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圍繞省委賦予我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目標定位,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梳理工作任務,全面拓寬“兩山”轉化實踐路徑,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十堰模式”,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十堰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紀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