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市正式邁入三伏,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段到來了。從天氣情況看,三伏首日,我市云系增多,氣溫比前期有所下降,可為何市民感覺更為炎熱呢?
三伏的第一天,我市上空云系較多,太陽被包裹。從氣溫上看,和前期相比,我市氣溫有所回落。不過,一些市民卻明顯感覺到,三伏首日,我市十分悶熱。另外,本周以來,我市一直被高溫天氣牢牢掌控,竹山還兩次出現了超過40℃的高溫天氣。而進入三伏天后,預示著高溫高濕的時段到來了,天氣愈發炎熱。
從天氣實況看,今日我市氣溫略降,可為何市民感受到的溫度卻依然很高呢?對此,氣象專家解釋,這就是預報的溫度和市民體感溫度的差別。氣象上所預報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即氣象部門放置在離地面1.5米的百葉箱里溫度計測出來的空氣溫度。百葉箱一般位于氣象觀測場內,四周無遮擋,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汽車尾氣、空調等人為干擾,是自然狀態下的空氣溫度。
而在城市里,由于熱島效應,氣溫會略高于氣象站百葉箱的溫度,即人們感受到的氣溫,稱為體感溫度,會因濕度、風速、太陽輻射、甚至著裝顏色和是否佩戴口罩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尤其是空氣濕度對體感溫度影響尤為明顯,由于夏季我市常處于高溫高濕天氣狀態,同樣的氣溫,相對于干燥的北方,體感溫度要高出不少。而且地面溫度可以達到50~60℃,地面向上輻射熱量也會讓人感覺更熱。
因此,在炎炎夏日,市民往往感受到的溫度,比實際氣溫要高一些??傮w來說,進入三伏后,天氣更加炎熱,市民要注意防暑降溫。(記者 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