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磅!剛剛,耗資600億元的引江補漢工程動工了
今天(7月7日),國家重點水利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在十堰丹江口市正式開工建設。這項耗資近600億元的水利工程,將從長江引水到漢江進行補給,來緩解丹江口水庫的用水壓力。
(引江補漢工程動工現場)
為什么要建這樣一項工程,這項工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有哪些?對于北方受水區有什么積極意義?來看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設計集團的專家帶來的深度解讀。
什么是引江補漢?
????引江補漢工程是從長江引水至漢江的大型輸水工程,是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建設工期預計9年,工程建成后,沿著這條長約194.8公里的輸水隧洞,每年將有39億立方米的長江水從三峽水庫匯入漢江丹江口大壩下游。
從湖北地圖上看,就是從長江引水到漢江,取水口在三峽大壩上游的宜昌市夷陵區,然后途徑遠安縣、??悼h、谷城縣,出水口在十堰市丹江口大壩下游的漢江右岸安樂河口。
為什么要引江補漢?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夏汛冬枯、北缺南豐,人均水資源量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這是基本國情、水情。北方黃淮海流域在中國經濟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總量的7.2%,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矛盾極為突出。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013年8月,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通過蓄水驗收;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水。至2021年底,中線工程已累計向北方調水近450億立方米,累計向北方50多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70多億立方米,7900多萬人受益,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調水緩解了北方地區受水區用水的壓力,而帶來的問題也出現了,丹江口水庫水源保證率持續下降,遇到漢江特枯年份,水庫來水量少,直接影響了漢江下游地區的生活、農業和工業用水。
引江補漢有何好處?
兩個“水缸”,三峽水庫與丹江口水庫的牽手,它們能解決什么問題呢?那還要從南水北調工程說起,長江委副總工程師余啟輝介紹:“上游引漢濟渭也在建設,也要蓄水,我們漢江流域本身高質量發展也需要水,漢江流域水資源量不足,就需要我們從長江引江補漢,補充漢江水資源,保證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繼續發揮效益?!?/p>
而三峽水庫,是長江流域的“大水缸”,總庫容450億立方米,水量充沛且穩定,通過引江補漢,每年可以向漢江補水近6.1億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漢江水資源條件。也連通了長江、漢江流域和京津冀豫地區,完善了國家骨干水網格局,增加了北調水量,從原來規劃的95億立方米增加到現在115億立方米,供水穩定性大幅提高,也增加了漢江中下游水資源的調配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董事長鈕新強進一步解釋道——
引江補漢工程,要體會它的意義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個,總書記去年5月14號在河南省南陽市發表了關于高質量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作的指示以后,引江補漢工程可能是第一個落地見效的工程。
第二個我們從技術層面來理解,引江補漢工程它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那么這個工程大家都知道,從三峽水庫打一個洞子通到丹江口水庫,實際上它等于是把我們國家現在最大的兩個水庫連成一個整體,我就叫三峽是個大水缸,我們丹江口是個大水盆。我們通俗地來講,它連(通)了以后使得三峽水庫作為我們國家戰略水源地的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因為在三峽水庫在斷面它的年徑流量有4000多億立方米,那么我們現在調39億方到丹江口水庫,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一個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向北方供水的能力加大,現在它可以從原來的95億增加到115億,另外它可以改善漢江中下游水資源的配置條件,改善漢江中下游。有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以后,總的來說它的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生態、水環境的能力通過這個工程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第三個它還有個功能就是從漢江引水到黃河的渭河,我們叫引漢濟渭(工程),它也加大了引漢濟渭的輸水能力,改善黃河流域的水資源的配置能力,它當然還有改善我們湖北本身輸水沿線的水資源的條件。所以國家水網的這種功效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進一步提升。(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孫海迪?宋杰?杜可飛?責任編輯?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