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補漢工程將穿越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江從雪山上走來,一路上接納了許多大江大河。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全長1577公里,自西向東一路奔騰,流經陜西、湖北兩省,在武漢市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
引江補漢工程建成后,漢江在流入江漢平原之前,將與長江實現跨越時空的“擁抱”。
穿越多條交通大動脈
在引江補漢工程引水圖上,記者看到,輸水總干線自西南方向往東北方向挺進。一路上,這條長長的“地下水道”,頭頂上不僅有滬蓉高速公路、呼北高速公路、鄭渝高速鐵路、241國道、316國道、襄渝鐵路、漢十高速鐵路、福銀高速公路等縱橫交錯的交通干線,還有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擦肩而過。
“這是我們國家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的標志性工程,是國家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性工程!”在7月7日舉行的南水北調后續工程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動員大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董事長鈕新強說,該工程輸水總干線采用有壓單洞自流輸水,沿線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是我國工程建設史上極具挑戰性的項目之一,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水平。
我們翹首期盼,108個月之后,來自三峽庫區的長江水,將依次穿過宜昌市夷陵區、神農架林區、襄陽市??悼h和谷城縣,從地下自流到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安樂河口,在丹江口大壩下與漢江水深情相擁。
“難”在工程規模論證和布局
“引江補漢工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工程規模論證和工程布局?!扁o新強表示,該工程連通三峽水庫和丹江口水庫兩大戰略水源地,不僅要考慮長江流域自然水資源條件,還需考慮長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利工程的調節作用,滇中城市群發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以及未來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調水對水資源的需求,并兼顧引水后對三峽庫區以及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影響。此外,工程受水區涉及京津冀豫、關中地區、江漢平原等區域,需要考慮與受水區各類水源,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引漢濟渭、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等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的聯合運用。
鈕新強指出,基于自主研發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水資源配置技術,設計方案時構建“長江—引江補漢—漢江—南水北調中線”水資源配置模型,實現了對正常供水、生態調度、應急供水等各類情景的分析和工程規模多方案的模擬。根據地形地質、取水條件、社會環境等因素,工程布局研究了從三峽水庫提水至丹江口水庫壩上的方案(壩上方案)、自流引水至丹江口水庫壩下漢江的方案(壩下方案),以及分別提水和自流至丹江口水庫壩上和壩下的雙線引水方案(壩上壩下結合方案)。
經過技術、經濟綜合比選,最終敲定了從三峽水庫全程自流引水至丹江口水庫大壩下游的壩下方案。長江設計集團副總工程師宋志忠介紹:“壩下方案全程自流,線路短,投入小,通過水量置換增加中線北調水量,確保丹江口水庫和北調水的水質安全,改善漢江中下游生態環境,同時具備向工程沿線宜昌市、荊門市和襄陽市的補水能力?!?/p>
創下六大“全國之最”
建設引江補漢這一堪稱“人間奇跡”的超級工程,究竟有多難?
記者了解到,該工程隧洞直徑大,地質條件復雜,面臨高地應力、高水壓、高地溫、斷層多、地下水多、軟巖洞段多等“三高三多”問題。
特殊的地質地貌,決定了工程規模宏大、施工周期長,工程技術將創下六大“全國之最”——
有壓單洞距離最長。引江補漢工程輸水總干線采用有壓單洞自流輸水,是目前我國在建長度最長的有壓引調水隧洞,工程單洞距離長194.3公里,相當于在山體內開挖一條“地下水道”。
TBM開挖直徑最大。該工程輸水隧洞的直徑達12米,是我國在建隧道中最大的,準備一次性投入9臺超大隧道掘進機(TBM)施工。直徑12米的開挖洞徑,相當于20個人手拉手圍成的大圈長度。
洞挖工程量最大。洞挖總量近3000萬立方米,是我國在建洞挖工程量最大的引調水隧洞。
在建洞徑最大。該輸水隧洞是我國在建洞徑最大的長距離引調水隧洞,等效洞徑達10.2米。
引流量最大。設計平均引水流量170立方米每秒,最大引水流量212立方米每秒,是我國在建引流量最大的長距離有壓引調水隧洞。漢江流量最大的支流——堵河,平均流量為190立方米每秒。這一引水工程相當于為漢江中下游增加了一條主要支流。
綜合難度最大。調水隧洞最大埋深1182米,相當于390多層樓房的高度;埋深超過600米的洞段占50%,相當于200層樓高。工程施工面臨強巖爆、突泥涌水、大斷裂、軟巖變形、高溫、有毒氣體等多重挑戰,是我國在建綜合難度最大的長距離隧洞。(文/記者?朱江?圖/記者?張建波?通訊員?方戎)